據監察部的統計顯示,近10年來我國水污染事件頻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去年3月,環保部公布的數據表示,我國有2.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干道,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至于地下水的情況,據媒體報道,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這些數據著實讓人惶恐。
面對如此嚴峻的水污染問題,水質監測工作自然是當下的重中之重。水質監測可以為環境管理、環境科學研究等領域提供大量的數據和資料,對整個水環境保護、水污染控制以及維護水環境健康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生活飲用水而言,通過水質監測,才能確保飲水安全健康,避免細菌傳播疾病;對于工業用水而言,通過水質監測可以對工業用水的水質進行監測,這對預防工業用水影響產品質量或損害容器及管道具有重要意義。
水質監測行業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970年—2000年是以水質質量為主的監測站建設時期;2000年—2007年是以污染源監測為主的“監測—治理”一體化時期;2007年—2010年是水質監測全面推進時期;2010年—至今是智能環境建設與第三方治理全面開啟時期。縱觀我國的水質監測發展之路可以大致看出我國已初步建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環境連續自動監測管理和技術體系,并已逐漸形成網絡,目前,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正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作為我國環境監測設備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水質監測市場規模一直占據我國環境監測*的45%以上。相比大氣監測而言,水質監測技術難度更大、監測指標也更多。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快速崛起,帶動了傳統水質監測行業的技術革新,各種有助于水質檢測的高科技產品相繼問世,開啟了水質監測行業的時代革新。
研發人員經過多年攻關,成功開發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自動巡游機器人對水域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克服了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存在的監測參數可擴展性差、缺少在線質控手段、對異常數據智能化識別能力不足等瓶頸問題。能夠實現對溫度、色度、濁度、重金屬等86項參數的在線自動監測,并及時的將數據傳送至數據處理中心。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還可以通過GPRS進行遠程數據傳輸與控制,很大程度的保證了數據質量和可溯源性,為實現多范圍的水質實時監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這一系統在長江、閩江、東江等流域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得到應用,在多起重大水污染事件中發揮了作用。
水質監測行業的發展進步,不僅培育出了許多具有競爭力、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也使我國在水質監測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放眼未來,水質監測行業前景無限廣闊,水質監測企業也有大把機會為國效力,在此我們也希望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能有更多的新突破,共同守護我國的綠水青山。
電話
微信掃一掃